中化加快擴張海外橡膠業(yè)務
2014年底,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泰期間,和泰國政府簽署的備忘錄中有兩項涉及農產品的內容:大米換高鐵、橡膠換高鐵。
據悉,橡膠方面的談判過程異常艱難。經過多次談判,雙方最終簽下框架性協(xié)議,但細節(jié)性問題仍在敲定中。
中方的談判代表是中國中化集團公司(下稱“中化”),在橡膠換高鐵的協(xié)議中,中化將負責從泰國進口20萬噸橡膠。不過,由于橡膠在泰國國內的市場價格高于國際市場,為了避免價格倒掛,雙方就進口價格問題進行了長時間的談判。
不斷拓展海外業(yè)務
作為成立最早的國有外貿企業(yè)之一,中化長期經營石油、化肥等商品的進出口貿易,但隨著外貿經營體制變革,企業(yè)發(fā)展遭遇挑戰(zhàn)。現(xiàn)在,中化正圍繞“一帶一路”加快海外業(yè)務布局。
中化國際是中化旗下上市公司,天然橡膠在中化國際業(yè)績中占比近三成。
泰國是世界第一大橡膠生產國和出口國,2014年末,泰國農業(yè)經濟辦公室表示,預計泰國2014/2015年度橡膠產量將增加2.6%,至443萬噸。盡管談判艱難,但對于中化來說,在橡膠產業(yè)上和泰國合作是海外戰(zhàn)略必不可少的一步。
2004年開始,中化的橡膠業(yè)務開始轉型,從單純的貿易轉向上游加工環(huán)節(jié)。隨即,中化國際在云南、海南收購了三家民營橡膠生產企業(yè)。當時,中國國內橡膠生產能力僅有60多萬噸,而國內市場需求卻超過250萬噸,對外依存度超過70%。
中國只有海南西部、云南西雙版納洲有部分熱土資源可以種植橡膠,優(yōu)質資源基本都在國外。在國內搭建了10萬噸的年產能后,中化國際開始著手準備進軍海外。2007年,中化國際收購馬來西亞的一家工廠,次年,中化國際收購新加坡上市公司GMG,利用GMG平臺,又于2010年收購泰國天然橡膠的鼻祖德美行公司。兩年后,中國國際以16億元收購比利時SIAT公司35%股權,成為其第二大股東。
即便是在行業(yè)低谷期,中化的海外拓展步伐并沒有停止。中化集團總裁助理、中化國際董事長張增根透露,未來收購還將繼續(xù),進一步充實上游資源和產業(yè)鏈。中化國際2015年天然橡膠的銷售目標是100萬噸。
海外發(fā)展并非一帆風順
中化國際總經理覃衡德講道,2007年收購馬來西亞歐馬橡膠公司后,決定撤掉原有的管理團隊自己接管工廠,后來發(fā)現(xiàn)根本行不通。在當地收購原料需要人脈,即使出再高的價格,沒有幾十年的交情,膠農、膠商也不愿意合作。經過一年的痛苦期,交了學費后,公司又把原來的管理團隊請回來,中化只從財務、管理體系、資金、市場上提供支持?,F(xiàn)在,該工廠生產和盈利都很穩(wěn)定。
除了投后管控,還有政治和外交問題需要面對。中化國際天然橡膠業(yè)務的種植和加工環(huán)節(jié),多數位于東南亞和非洲。在一些政治和市場環(huán)境不是很穩(wěn)定的國家,往往要面臨很大的風險。張增根說,中化正與合作伙伴逐步形成特有的多種合作模式,以降低投資風險。
截至2014年年末,中化集團境外資產總額超過2500億元,占集團總資產比例超過70%,實現(xiàn)利潤近60億元,約占集團利潤總額的一半。
對于一些公司來說,海外資產以及收入占到整體收入的比重,通常被外界用來衡量其海外業(yè)務發(fā)展的程度。但是現(xiàn)在,海外戰(zhàn)略的重要議題不僅僅是收入和資產,如何融入當地的社會,可能是央企本土化要學的一門課。
中化每到一個新的地方,都會深入了解當地宗教、風俗。張增根說:“不但要學會當地的語言,還要知道當地人的基本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?!?
版權聲明
凡注明“來源:輪胎世界網”的文字、圖片和視頻作品,版權均屬輪胎世界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;已經書面授權的,在使用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輪胎世界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有關版權事宜請聯(lián)系:13071111139 郵箱:fenglh@tireworld.com.cn
